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高越

制圖:郎晨佳
公務接待本質是為政務活動提供必要保障。曾經,一些地方將公務接待標準與重視程度畫等號,不僅造成公帑浪費,更滋生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損害了黨和政府在群眾心中的形象。
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各地采取多種措施規范公務接待活動。從狠糾“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腐敗”等“四風”問題,到出臺細則明確接待標準、簡化接待流程,再到部分地區推行公務接待“掃碼用餐”,機關食堂成為主流,“同城不接待”“無酒接待”蔚然成風,公務接待回歸服務工作的“清爽”本真。
公務接待并非講排場、比闊氣的“面子工程”,這種清爽,既節約了公共資金,更讓干部從繁雜的應酬中解脫出來,少了攀比奢靡的浮躁,多了真抓實干的時間。
公務接待“清爽”的核心在于堅持節儉務實的原則,底線在于不逾矩。矩,是黨紀國法劃定的紅線、規章制度明確的邊界。公務接待“不逾矩”,關鍵在于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近年來,從《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對接待范圍、標準、流程作出剛性約束,到新修訂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中明確禁止有關浪費行為,公務接待的“制度籠子”越扎越緊:嚴禁將非公務活動納入接待范圍,嚴格控制陪同人數,禁止借公務接待名義列支其他支出。這些“硬規矩”,既為公務接待劃定了清晰的“安全區”,也讓干部擺脫了人情往來的“接待焦慮”。
“清爽不逾矩”應成為公務接待的常態,這需要各方面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一方面,持續強化制度執行,對違規接待行為“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讓規矩真正“長牙帶電”。另一方面,培育崇儉尚實的文化氛圍,讓干部從思想上摒棄錯誤認識,倡導“輕接待、重實效”,在清爽的交流氛圍中聚焦工作謀發展。


蒙公網安備 1501030200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