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至25日,2024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支撐碳交易數據質量提升的 NQI 協同創新及共性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項目牽頭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計量測試研究院和北京大學組建課題團隊,在我國北部生態屏障核心——內蒙古根河地區的森林深處,成功開展了“植被-大氣”二氧化碳通量精準測量,首次系統刻畫了自治區森林生態系統碳“源-匯”動態特征,為科學評估自治區森林碳儲量、碳匯量,服務國家“雙碳”戰略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數據基石。?
在開展碳通量監測中,傳統渦動相關法通常依賴固定通量塔,存在僅能獲取垂直通量、無法捕捉水平輸送、區域代表性受限、建造成本高昂且對地形要求苛刻等固有缺陷,導致在復雜山地森林開展有效監測長期受阻。本次測量采用“無人機平臺+高精度氣體分析儀+超聲風速計”一體化方案,實現對冠層上方三維二氧化碳通量的高靈活、高機動、高精度測量,一舉突破了傳統方法在復雜地形中的適應性瓶頸。
? ? ? ? ? ? ? ? ? ? ? ? ? ?
? ? ? ?
此次技術跨越標志著課題組在森林碳通量監測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為后續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碳匯監測網絡、深化生態系統碳循環機理研究、支撐碳匯項目核證與交易奠定了關鍵方法論基礎。課題組將持續推動該技術成果在更大范圍、更多類型生態系統的示范應用,為實現我國“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宏偉目標貢獻計量力量。


蒙公網安備 15010302000446